員工關系 >> 員工關系

從通鋼之痛反思“歸屬焦慮” 更新時刻:2009/8/11

        7月24日,吉林通鋼數千名職工因不滿重組而聚集上訪,反對建龍并購通鋼。建龍駐通鋼總經理陳國軍被職工毆打身亡。專家稱通鋼事件觸及國企改制這一中國轉型期敏感“神經”,改制中職工歸屬焦慮會導致不穩定,疏導不利輕則牢騷,重則引發群體事件。

  專家的說法不能說沒有道理,如果有關部門在改制過程中,能讓職工有對未來的安全感,能消除“歸屬焦慮”,可能不會發生類似事件。

  近年來談到改革,許多人印象最深的就是,自己由單位的人變成了社會的人。如此一來,自己有了更大的自由,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,當一個人變成社會的人,這個人的很多事情和困難再想找單位幫助解決,就不可能了。

  當我們把單位的人變成社會的人,一大理由就是,很多國家都是這樣。但不應忘記,這些國家的社會保障能力很強,一個人即使離開單位變成社會的人,當遇到生老病死等情況時,都有國家保障幫助他們解決。可我國的養老保障、醫療保障、住房保障等還未全民普及,如果一個人離開單位變成社會的人,就不得不為這些焦慮。當有關部門無法給他們以未來的安全保障時,他們對改革的疑慮就可想而知了。

  吉林通鋼數千名職工因不滿重組而聚集上訪,恐怕根本原因也和這有關——原來是國有企業職工,生活是有保障的,醫療和養老是有保障的,可一旦被民營企業并購,這些還有保障嗎?當他們對未來的保障有擔憂時,就很容易產生群體性的“歸屬焦慮”,在“歸屬焦慮”下發生一些非常事件也就很有可能了。

  其實,國家有關部門早就預料到改革帶來的“歸屬焦慮”,并出臺了一些政策,如國資委《關于進一步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》中,專門對改制后企業如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做出詳細規定,其中包括人員分流安置、職工勞動合同的變更、未留用人員的經濟補償等,但這一切很難從根本上消除這些人的“歸屬焦慮”。原因就是,這些改革是就事論事,沒有從全局性考慮民眾的保障問題。

  每一個人在文明社會中都有生存、基本生活的權利,都有受到未來保障和保護的權利,即使他沒有勞動能力,沒有多大的競爭能力。讓一個人即使不是單位的人,也不會產生“歸屬焦慮”,唯有如此,很多改革才會順利得多。


網站地圖 | 關于我們 | 隱私聲明 | 廣告服務 | 服務條款 | 聯系我們 | 法律聲明 | 歡迎投稿

您是第 831617 位來訪者

背景志帆興業新國際培養自動化較少平臺著作權人那些   ©2009 - 個人信息安全權政策措施

京公網安備110106005380

聯系電話:010—51319686  51319668  傳真:010—51319668   郵箱:chinahrgl@126.com

448--------m.pwjzt.cn

520--------m.ohsr.cn

486--------m.cnfood.org.cn

493--------m.z8468.cn

1016--------m.nctuangou.com.cn

1018--------m.jiegaoled.com.cn

585--------m.tghrb.cn

369--------m.apki.cn

780--------m.tzrenhe.cn

136--------m.news8.org.cn